除此之外的时间你在想什么? 逻辑测试。 事实上,逻辑测试比参数测试更重要,改进效果也更好。 如果参数测试是测试计算机硬件水平,逻辑测试是测试战略设计者对市场的理解和创造力。 但是,两者分不开。 实际上,当某些参数达到最小值时,相当于掩蔽某个逻辑。
逻辑测试的切入点:行情的微观结构分析和逻辑本身的微观结构分析。 前者的关键词是捕捉,后者的关键词是分割。
捕获具有主动和被动的特点,目前常用平台和本人的数学知识很难主动掌握。 而且,我们的电脑具备现有的程序平台,不能运行复杂的算法和逻辑。 不那样的话,计算会受到电脑的打击。 但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主动捕捉的意思。 人的语音对话,实际上是通过根据每个音节的音响规则主动地捕捉来认识特征,完成词汇的复原。 最好让波形分析相关的模式识别专家来做这件事。 被动捕获是愚蠢的方法,但并不总是绕道而行。 只是,只是让测试者感到不可思议,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时会崩溃,让人吃惊。 被动捕捉通过测量实际上是逻辑和参数的特征,逻辑和参数基本上是有限的,行情形态的微观结构也确定了,我们只有找到了高数学期待的稳定值,才说明了成功的测量得到了现实的特征。 就像闭着眼睛拿着杯子在水里捞着鱼一样,捞着一只是一只,没捡起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杯子里有什么。 我有个既成的例子,有些品种有很多顶尖,但要识别不规则、复杂而不规则的k线组合的形态,真的不是用简单的逻辑就能实现的——。 当我第一次试图直接实现这一点时,我想到并放弃了。 但是,在研究某个参数是如何控制模型行为的时候,发现在分解和优化之后,可以实现简单逻辑没有被充分捕捉的形态特征,当初这个参数的引入完全没有关系。 在这个水平上,我充分理解了世界的混沌性。 用正确的设置达到正确的结果往往会失败。 但是,不明确的设定仍然与盲目的尝试错误不同,在需要对形态或逻辑本身的认识的前提下,各种软件平台提供的平台以外( EXCEL或MATLAB的测试等)得到该认识的手段即"优化"测试在某个方向(收益率、最大撤回)。
逻辑分割。 这是原则,设计时应尽量设计成能够分别测量各个环节。 遮罩其他参数与逻辑之间的关系,仅在确定现实意义后才使用此关系。 实现后述的数组组合和后述的交叉逻辑组合。
逻辑测试的方向:有缺陷检测和序列组合。
泄漏补充不足常常着眼于极端行情的处理,例如停止板、连续停止板、巨大的夜间跳跃等。 特别是分线交易战略。 除非是外汇交易,行情的连续性总是被周期性破坏,给短期战略测试的有效性带来相当大的考验。 排列组合,就是试行自己能理解的逻辑和不能理解的逻辑,这是不彻底的。 有些看起来不是这样,有些看起来不是这样。 我的体验告诉我不能再拍头部设计了。 找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战略是没有捷径的,那就是不断尝试。 想编程的人脑从信息的海洋中解放出来,没想编程的人也从体力活——基本上研究的信息的海洋中出来,跳进了编程研究的逻辑的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