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物价与薪资..通货膨胀意味着你今天能买到的东西比你本来没钱的时候能买到的东西少。——的来源不明
总览
物价指数会告诉你通货膨胀的程度。 整体物价水平上涨不是新闻:根据记录,罗马帝国时代的通货膨胀已经迅速。 英国的消费者物价从一九四六年开始每年都在上涨,但历史上通货膨胀——也就是物价上涨事实上是例外的,非常有规律。 根据各种物价数据(其性质当然有很大不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英国的消费者物价没有超过160年代的水平。 物价持续上涨的250年间,夹着物价下跌的期间。
通货膨胀有三个主要的负面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使相对物价信息变得模糊。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很难区分相对物价变化和整体物价变化的区别。 这使个人和企业的消费行为失真,经济效率下降。 其次,由于无法正确预测通货膨胀,导致不确定性,抑制投资。 第三,通货膨胀会引起从债权人到债务人,从依赖固定收益的个人到工资阶级的收入再分配。
物价下跌应该是中央银行的目标,这种信念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正统思想。 许多中央银行表示这是他们的目标,许多中央银行认为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 在实务上,这并不意味着零通货膨胀。 因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经常夸大年通货膨胀率1~2个百分点。 例如,英国银行将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设定为2% (房贷利率除外)。 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相近但不到2%。 最初设定通货膨胀率目标之一的新西兰储蓄银行将目标设定在1%到3%之间。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有供给方面的冲击和需求方面的牵引两个主要理论。 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两者的复杂相互作用。
供给方面的冲击(或者成本上升),随着工资和材料价格的上升,物价会上升。 可能是由于贸易同盟的压力货币变弱,进口价格变高,商品价格高涨造成的影响。
需求方面的牵引消费力(需求)超过可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话,物价就会上升。 能够提高整体需求的因素是减税、政府支出扩大、因劳力不足而加薪、消费贷款增加。
近期的经验 历史上曾出现的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deflation,也就是物价下跌,比方说一九三〇年代的景气萧条期,以及某些石油输出国家于一九八〇年代中期的经验)到恶性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像是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三年期间,德国的零售物价飙涨约一百五十亿倍)。近期最知名的通货紧缩出现在日本,该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从一九九〇年代晚期到二〇〇五年都在下跌。日本于二〇〇九年再次出现通货紧缩。恶性通货膨胀通常与 货币供给快速增加有关(请参考第十一章)。 工业化国家。一九六〇年代,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尚属温和, 每年平均约3%。在石油价格先于一九七〇年代两次暴涨、随后 在一九八〇年下挫之后,这些国家的通膨大幅恶化。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货币与财政紧缩政策取代了薪资与物价管控措施。拜商品价格疲弱加上审慎的货币政策之赐,工业化国家的通膨自一九九〇年代时起大致维持在低档。 开发中国家。开发中国家的通货膨胀于一九八〇年代普遍加速恶化,某些拉丁美洲国家的通膨率甚至高达1000%。一九九〇年代初期,随着东欧与前苏联国家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的通膨率飙升。在南斯拉夫崩解之后,新独立的国家也出现高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 截至二〇〇九年十月为止的十二个月期间,由于全球金融风暴之故,主要经济体的消费者物价成长渐趋缓慢,甚至反转为通货紧缩。美洲、欧元区与日本的物价纷纷下跌。不过,英国的通货膨胀依旧维持超过1%,虽然该国的零售物价微幅下跌。 自从一九九〇年中期以后,开发中国家的通膨问题已趋缓和,从一九九四年的90%下降到二〇〇八年的9%。拉丁美洲——巴西的通膨从一九九四年超过2000%下跌到一九九八年3.2%——跟中、东欧与前苏联国家的跌幅尤其明显。 通货膨胀与景气循环 第269页的图13.1突显了供给面冲击引发的景气循环。了解景气循环的效应,也有助于分析通货膨胀;景气循环中的压力往 往来自需求面。在景气衰退、消费支出疲弱时,物价上涨的速度会放慢甚至下跌。不过,在景气触顶、个人所得上扬但企业无法提升产出时,额外的需求将会推升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