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什么意思?
量化宽松( QE:Quantitative Easing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施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介入方式,鼓励支出和贷款,间接简单地表现为增印纸币。 量化是指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缓慢地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中央银行收购后,新发行的硬币被投入民间银行系统。 与量化宽松政策相关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周期也很长。 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普通工具无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用这种极端的做法。
简介
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短期证券来微调利率,如果没有将利率调整到规定的目标利率的量化缓和,其控制目标将被长期的低利率锁定,各国中央银行将继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 即在量化缓和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不是微调,而是开了猛药。
执行方式中央银行可以两种方式放宽银根。 改变货币价格(改变利率)或改变货币数量。 多年来,正统货币政策一直以以前的政策杠杆为中心。 但是随着通货膨胀率下降,短期名义利率接近零,原则上,中央银行能够以后者的方式,即以数量控制实施扩张货币政策。 影响经济活动的不是名义利率而是实质利率。 如果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即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仍保持正值。 2000年日本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 名义利率虽然下降到零,但实际利率为正的情况下,低迷的货币需求不足以使货币政策有效化。 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央行放宽银根的非常规方法主要有三种。 首先,中央银行通过与外部沟通和量化缓和等方法培养短期利率,可以长期维持低位期待。 实际上,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此。 再者,2003年8月,联邦存款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公报上说“适应性政策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是放宽银根约定的事例。 其次,央行可以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左右通货膨胀预测。 第三,央行可以改变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如果投资者把不同的资产视为不完全的替代品,中央银行购买特定资产的操作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显着的影响。 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长期美国国债。 从理论上讲,可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抑制收益率上升的日本中央银行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期间,曾进行过这样的操作。 上述三种量化宽松方式概念不同,但操作上可互相替代。
在政策实施阶段,以AP实施的量化宽松为例,其政策实施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
零利率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的起点往往是利率大幅下降。 利率工具无效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考虑利率经济。 从2007年8月开始,联邦存款连续10次降低利率,守夜折扣率从5.25%下降到0.25%。
补充流动性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联合储蓄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救市。 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提供一系列信用工具,防止国内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过度流动性不足。 美联储在这个阶段,将补充流动性(实际注入货币)的对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从积极释放流动性的2008年到2009年,联邦存款购买了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决定收购住宅利美和住宅地美发行的大量抵押贷款支援证券。 在这个阶段,AP开始直接参与市场,作为直接出资支援陷入困境的公司的直接中介角色,向市场直接释放流动性。 市场长期利率下降到2009年,美国金融机构逐渐稳定,AP存储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 通过这样的操作,将引导市场降低长期利率,减轻债务人的利率负担。 到这个阶段,联邦储备制度逐渐从台前回到幕后,通过量化宽松为社会经济提供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