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团队交易员--迈克·斯坦白德。 迈克斯坦哈德对股票市场感兴趣,可以追溯到接受割礼的时候。 父亲送给他二百股作为割礼的礼物。 说到这件事,斯坦哈德记得他的伙伴们还在外面打棒球的时候,他经常去当地的证券公司看股票领取机。
斯坦哈德从小就很聪明,1960年,19岁的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沃顿学院。 大学毕业后,斯坦哈德来到华尔街成为助理分析师,几年后成为财经记者兼分析研究员。 到1967年,26岁的斯坦哈德已经成为有名的分析研究员。 这一年,他和两个伙伴一起成立了斯坦哈德范伯考维茨投资公司。 这家公司是斯坦哈德合作公司的前身。
经过21年的战斗,斯坦哈德公司业绩出色,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30%以上,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平均年涨幅也仅为8.9%。 也就是说,1967年向斯坦哈德公司投资1000美元,到1988年春天可以收获93000美元,但如果把这笔钱投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就只能得到6400美元。
与此同时,斯坦哈德公司交易记录的持续表现也令人吃惊。 20多年来,斯坦哈德公司仅两年就损失了,损失额还不到2%。 剩下的时间都在继续盈利,本事很好。
使用各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斯坦哈德在交易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是擅长做长线的投资者,也是做短线的交易员。 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售股票,大胆购买股票,对他来说举重很轻。 如果他认为时机合适,就坚决转换投资方式。
斯坦哈德合作公司的财富神话不是斯坦哈德一个人制作的。 多年来,他为公司组建了一支管理严格、技术过硬的交易团队。 他们已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交易员和分析师。 斯坦哈德是这个团队决策的核心。 斯坦哈德每天多次调查公司的投资组合。 他把交易的决定权交给了所有的交易员,但如果认为公司持有的股票不理想,他就决定要求交易员重新考虑投资战略。
他这种严格管理公司组合的管理风格,使他赢得了难以相处、难以合作的恶名。 许多离开斯坦哈德合作公司多年的交易员一直认为他是强硬要求严格的老“船长”。 他工作态度的强硬可以和美国足球队的教练e,关闭。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强硬的做法成就了那些优秀的交易员。斯坦哈德工作的强硬做法我猜不透。 我眼前的斯坦哈德只不过是个平易近人、亲切而有幽默感的绅士。 当然,我决定在股市停业后采访他。
请问你交易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我从不把我的工作看作“交易”。大概是因为我进出得太频繁,所以才被人们列入所谓的“交易”行业中,但我把自己的行业视为“投资”。
按照我的理解,在买进之前就开始预测卖出时机和盈利数额的买卖,才算是交易。比如说,我认为明天股价指数期货会上扬,那么今天我就买进股价指数期货,打算明天卖出我所持有的仓位,这就是交易。但是我在市场上所做的一切,却并非如此,而是出于长期复杂的原因。例如,在1981年进人债券市场时,我的持仓时间足足有两年半。
我想,在本书中,我们暂且称你的工作为交易,你不反对吧?那么,你又是怎么定义交易与投资之间的区别的呢?
我认为,两者之间至少有两点区别:第一,交易员不但能做多,也能做空;而技资人,比如一般共同基金的资金管理人,却总是做多,即使市场状况无法掌控,他也投资其资金的70%,但仍然以做多为主。其次,我认为交易员比较重视大盘走势,‘例如,未来股市是上扬,还是下跌;而投资人则比较注重选择买进价格合理的股票。
我对交易员和投资人进行区别的时候,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本书讨论的内容有所界定。我把两者都看作交易员。所以,回归主题,再次请问你:你是如何确定自己的交易理念的?
我的理念与多数人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认知的差异。我总是从大多数人对市场的普遍认知中,找到自己异于常人的看法,甚至是与别人完全相反的看法。
你能举例说明吗?
曾经有一年半时间,我都做空金纳科技公司的股票。在此期间,尽管做空一度使我严重亏损,可是我坚持做空,因为我对该公司的一种新药品TPA(可以经由静脉注射溶解血块)的看法与市场上多数人的看法不同。我想再过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一定会有其他公司研制出药效相同且价格低廉的药品来取代它,而金纳科技公司对这种药的信心和依赖都是非理性的。假如我的想法正确,该公司的股票随时都可能跌到每股10美元以下。1988年7月,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从每股65 美元跌到27美元, 4个月以后,股价就跌到每股15美元,而我仍然坚持做空。那时,多数人都认为,金纳科技公司是一流的生物科技公司,本身就能生产出更多更新换代的产品。而我喜欢与众不同,只要市场大众对该公司抱有多头的看法,我一定会抱有完全相反的看法,而持续做空。
这个例子是可以证明你的交易理念,但是它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按照你的理念,如果你做空某支股票,而市场的基本面一直不变,市场大众一直做多,你肯定会坚持你的做法。可是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说,当你的空头仓位亏损到-定程度时,你必须回补。这不就与你的交易理念冲突了吗?
市场上的每种交易行为都有自己的惯例,但我更喜欢特立独行,从不根据惯例进行交易。例如,一般人的习惯是,当某支股票的价格已经涨到顶点或开始下跌时才开始做空,这种交易习惯我可以理解,这也许是最安全的做空的方式,但我不会这样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赚钱,就别怕承担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在多头还占上风时就抛空。虽然这样的做法等于过早抛空,起初我肯定会有部分损失。如果股价继续上扬,我甚至会减少持有的空头仓位,但只要我对市场的看法不变,我就会一直坚持做空,就算分析错误,我也照单全收,绝不怨天尤人。
也就是说,只要你认定的基本面因素没有改变,不管当时情况对你多么不利,你都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和做法?
一点不错。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如果我持有的仓位遭受的压力过大,那么我会通过改变交易方向来减轻压力。
我会告诉自己:“好吧,眼前的情况既然对我相当不利,尽是买盘,我干嘛不暂时加入他们,说不定还可以小赚一笔呢。”这么说吧,我把自己分成两部分,一方面,我判断的基本面仍然与市场公众大相径庭,不过我把它深藏于内心。而表面上,我会暂时跟随市场的走势顺势而为。所以,即使我真正看空股市,也有可能暂时做多,但所用的资金只占我所有资金的20%到40%。
如果你放空某支股票,然而你却看好该股所属的行业,你会买进同行业的其他股票来规避做空承担的凤险吗?
我曾经试过这种方法,但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首先,你只是为了规避放空第一支股票所承担的风险才买进的第二支股票,那么,你在第二支股票上所费的心思肯定低于第一支股票,你还能奢望它有什么好的表现和收成呢?此外,你在一支股票上面临的问题已经严重到必须设法降低风险的程度了,既然这样,干嘛不直接面对这个问题呢?你能保证所买的第二支股票能如你所愿,解你忧愁吗?说不定平添烦恼,扩大了风险呢。
比如说,你正放空某支造纸股,然而这时造纸类股票的大部分都在上扬,于是你买进另一支造纸股来规避在第一支股票上承担的风险。可谁能告诉你这两支造纸股会上涨还是下跌?我的原则是,既然你犯了错,那就勇敢面对,逃避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除了认知差异的交易理念外,你的交易思想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没有。我从不使用止损原则,也从来不管股价是否创新高,或是跌到最低谷。我更不使用所谓的技术分析图表。
你真的从来不使用技术分析图表吗?
那当然了。我认为技术分析图表一无是处。对我而言,任何图表都形同虚设,没什么区别。
在市场信息方面,你也如此自信吗?你不想从图表上了解某支股票过去的行情走势吗?
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股市的动态,股市里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若指掌。
某支股票从每股10 元上涨到40 元,你不想了解该股票上涨的原因吗?
知道鸡怎么生蛋,又于事何补呢?我只知道它在上涨,这就足够了。
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易法则?你说的交易法则又是什么?
比如说你在持有某支股票之前,决定应该在何时卖出该股票。这并不完全是一种凤险管理法则,它也可能是……?
没有,我就喜欢逆势而为,除此以外别无良策。
(此时,斯坦哈德接到一通电话。这通电话告诉他一个烟草案的诉讼结呆。电话中说:“判决已经下来了,除了李记集团被罚40 万美元之外,大家都没事。”斯坦哈德回答说:“那么说,市场上普遍认为该判决对被告比较有利。”)
一个月前,我放空烟草股,我想,这场官司如果原告打赢,烟草类股一定下跌,但是如果原告输了,烟草类股的上涨空间也很有限。法律诉讼时烟草业者从不败诉,多赢一场官司也不是什么大新闻。这就是我所说的认知差异。我想,明天报纸上关于这则新闻的标题一定是:“法院判决李记集团对吸烟者致癌死亡负有道义责任”。这样一来,就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的标题会令部分投资人担心烟草类股的后市。
我们言归正传。根据基本分析你决定放空某支股票,然而该股后来的走势与你的预测反道而行。到什么时候你才会认为你的分析有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
买进或卖出某支股票后,这支股票的走势却与自己当初的预测完全相反。这种情况司空见惯。每天我都检查我的投资组合六次。有许多股票不是我直接负责的,我把交易全都交给交易员来做,我自己则尽督查之责。例如,我的某位属下由于不看好杂志业,放空了时代公司的股票,就在他做空的同时,时代公司的股价反而上涨了10% 。这种情况下,我就会约见这位属下,请他解释操盘依据,说明何时回补。
我在公司里干的就是投资组合监督人的工作,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只要投资组合中某支股票的表现不尽人意,我就会找负责人谈话。所以,我人缘很差,大家都怕看到我。
如果某支股票的走势与你的基本分析和预测背道而驰,你会改变对该股票的看法吗?
我会假设我的对手对这支股票的了解程度与我不相上下。比方说,我以每股52 美元的价格买进德士古石油公司的股票,然而该股却突然下跌到每股50 美元。据此判断,不论是谁在这支股票价格为52 美元时卖出,他对该股票的判断肯定与我相反,那我就尽可能找出他做这种判断的根据。
假如你找不到昵?
不管找到的答案是否真实,我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干脆拿你的烟草股来说吧。假如新闻确实导致烟草类股票下跌,过后该类股票又反弹回涨,你会调整策略吗?
当然会。一旦“新闻”成为“旧闻”,游戏就宣告结束。因为该新闻是我做空的唯一理由。
好,这个回答太简单了。假如烟草类股你想长期做空,而刚才的新闻蛊然导致该类股明天开盘后一度下跌,可是在收盘时又被拉升。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
这要看我做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我做空是因为我认为吸烟人口日益减少,将对烟草业造成严重打击,那么即使该类股在明天大幅上涨,对我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我反而可以抓住机会多卖出去一些。
也就是说,只要你做空的基本面不变,你不会在乎市场对这个消息的反应是否与你的预测相反?
一点不错。但如果消息面是大利空,市场却上扬,我就只能大费周折,尽力挖掘内部原因了。这类情况一般都另有隐情。
你对基金的交易方式与-般共同基金不同,有人称你的基金为对冲基金,你怎么理解对冲基金?
一般认为,琼斯集团是对冲基金的创始人,而对冲基金的概念可以解释为:各种不同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股市走势,资金管理人并不能预测股市的走势,却可以通过严谨的分析判断出哪些公司的股票前景不错,哪些又比较差劲。
那么,在理论上,想要维持投资组合的平衡,就可以买进前景不错的股票,放空前景较差的股票,这样,投资的风险就可以相互抵消。例如,如果你看好福特汽车公司的股票,而不看好通用汽车公司,你就可以买进福特的股票1 美元,放空等值的通用汽车股票。只要判断正确,你在通用汽车的空头仓位遭受的损失,都可以从福特汽车上的多头仓位找回来。因此,对冲基金的基本观念是强调选股的重要性和能力。
现在有人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易吗?
没有,大家都误解了对冲基金的定义。大家都认为,对冲基金只是合伙事业中的有限合伙,一般合伙人根据基金的表现支付报酬,而与传统的以基金金额收取报酬的方法有所区别。事实上,对冲基金的管理人在运用资金上,要比传统的资金管理更有弹性。他们既可以抛空股票,也可以买进股票,同时还可以运用选择权和期货等其他的投资工具。
那就是说,现在的对冲基金E 经徒具虚名了?
是的。有些人不屑称之为对冲基金,甚至羞于开口。因为对冲含有规避风险与做空的意味,而这显然有违美国人大元畏的精神。所以,尽管对冲基金在交易上有做空的弹性,可是一般人却宁愿做多。
你的基金符合对冲基金的概念吗?
我的基金非常注重做空。我长期持有一些空头仓位。我会花上许多时间检查基金的市场净风险,并及时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我的基金平均风险控制在49%左右。
你是说40% 的净多头仓位?
一点不错。
你们的净多头仓位平均在40%左右,它的上下限备是多少?
有时候,净空头仓位维持在15% 或20% 左右;有时候,则持有100% 的净多头仓位。
这样看来,你的基金既具有做多的弹性,也具有做空的弹性?
正是如此。我的基金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调整市场风险的弹性。
你怎样把握未来股市的走向?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总的来说,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有时,一个因素占尽上风,有时,又是另一个因素独占整头,各因素的重要性随时都会改变,此消彼长。
在你的交易中,分析未来股市的行情与选股哪一个更重要-些?
在我21年的交易生涯中,尽管市场变化多端,我却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我们进行交易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口有时候,是因为把握住几支精心挑选的股票而大赚一笔,有时候,则是由于看准股市未来的趋势而交易成功。比如1973 年到1974 年期间,股市持续疲软不振,当时因为我持有净空头头寸而赚得盆钵满盈。有时候股票市场不尽人意,我可以靠投资债券来赚钱。灵活的操盘方式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市场交易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有人会依据成功的交易模式,来应付未来的交易,这根本是自欺欺人。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涨跌幅度大起大落,历史上曾经成功的交易方式,未必能在未来大显身手。
|